查看原文
其他

追风问雨,140年……

东篱 安徽日报 2022-03-22

3月23日

是第六十一个世界气象日

“海洋、我们的气候和天气”

是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


安徽气象事业发端于何处?最古老的气象站建于什么时候?今天上午,《世纪风云——安徽气象事业百年回顾展》在芜湖市博物馆一楼展馆开幕。这些问题,都在展览中得到解答。


上世纪60年代的气象观测员


展览分为三个单元、两个模块,精选80余件(套)珍贵气象藏品,展示近代以来安徽气象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。一个世纪的阴晴冷暖、风霜雪雨中人与自然的博弈、合作及共生的那些尘封历史,再次生动起来。



芜湖作为安徽气象事业发展源头,拥有安徽最早的气象观测站——芜湖海关气象站。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,时代动荡、战火纷飞,安徽气象事业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诞生,又在时代的大潮中成长。


1869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颁发了通札第28号,要求各海关设立气象观测站。1876年中英《烟台条约》签订后,芜湖开辟为通商口岸,1877年清政府设立芜湖海关,1880年设立海关气象站(测候所),经考证在现存的芜湖老海关楼附近。


1921年建有观测站的芜湖吉和街天主教堂


芜湖海关气象站于1880年3月1日正式开展气象观测,每天观测8次,观测的气象要素共5项分别为:气压、气温、降水量、风向、风速、天气现象。


百年弹指一挥。


如今,以芜湖海关气象为前身的安徽省芜湖国家气象观测站,已被中国气象局正式认定为中国百年气象站。去年,经世界气象组织认定,成为我省首个世界百年气象站。


芜湖气象观测的百年巨变


这次展览还会展出一件不同寻常的文物——民国二十年洪水记录标识,即1931年大洪水时芜湖市境内长江最高水位的标识牌。这是一位渔民十几年前在码头捕鱼时无意中打捞上来的。


民国二十年洪水记录标识


时间回拨到1931年,江淮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洪水,强降水自6月中旬持续到9月中旬,历时近百天,23个省份遭受洪水侵害,其中安徽受灾最为严重。这次水灾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以来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,死亡人数估计在40万到400万之间,受灾人口5000万。


芜湖灾情惨重,据当时报载“城区房屋倒塌,庐舍飘没,江面船只被风击沉”,上海“芜湖水灾会”对灾情作出统计:—共有灾民41.8万多人,死亡4400多人,等待救助的灾民共37万,其中被大水毁掉家业无家可归者22万。


1931年的大洪灾虽然已经如同噩梦一般过去,但时至今日洪灾依然是我们社会进步、经济发展的巨大威胁。2020年抗洪期间,政府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科学及时,人员物质充分,各种高科技被应用广泛,全市上下自觉投入到抗洪抢险中,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打赢了防汛抗洪硬仗! 


140岁,时光不仅属于芜湖国家气象观测站,也见证安徽气象事业百年奋进历史。


部署在合肥的我国第一部多普勒气象雷达


刚刚过去的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省新建2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4部风廓线雷达,新一代天气雷达1公里高度覆盖率达83%,居全国前列。地面观测站间距由7.8公里加密至6.8公里,高速公路站网规模全国第一。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最小分辨率达到1小时1公里,天气预报实现了从站点、落区向格点、数字的跨越。


如今,我省的晴雨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0%左右,暴雨预警准确率达85%,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38分钟。


文字:史力

图片资料由安徽省气象局提供

编辑:琚常佳 王嵌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